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读图可知( )
A、①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 7°C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2.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
B、①地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
D、①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哈萨克斯坦和斯里兰卡两国中任选其一,概述其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9月16日至30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并且观测到一次C2.0级耀斑。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
A.10年 B.11年
C.76年 D.60年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①黑子 ②耀斑 ③日珥 ④太阳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观测到的这次C2.0级的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与此同时,在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下图河南省简图。
⑴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6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
⑶依据图像和材料,说明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6分)
⑷河南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简述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等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
下图为我国2014年3月1日气象旱涝灾害分布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我国气象灾害重灾区A、B、C对应的地形区名称,简述该地区严重干旱对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0分)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海南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分析海南省雷灾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西安(34°26′36"N,108°58′12″E)和杨凌(34°17′51″N,108°0′47″E)地处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是陕西省农业最为发迭的地区。下表为2009年11月一2010年10月对二地进行的一年的大气氮沉降量的观测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注:NH4-N的前体是大气中的NH,,主要来源于氮肥施用及畜禽养殖;N03--N的前体是大气中的N0x,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1.上表数据显示
A.西安、杨凌雨水中P(NH:--N)冬季>春季>夏季>秋季
B.西安、杨凌雨水中p(N0;~N)春季>冬季>秋季>夏季
c.西安、杨凌雨水中春季氮含量较多与农业施肥多有关
D.西安、杨凌雨水中冬季氮含量最高与农业施肥多有关
2.西安、杨凌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12~2月三地昼长和正午日影长短变化状况。据表,有关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点 | 昼长 | 正午日影长度 |
① | 先增长,后减短 | 先增大,后减小 |
② | 不变 | 先减小,后增大 |
③ | 先减短,后增长 | 先增大,后减小 |
A.①地:距回归线比距赤道近 B.②地:昼长季节变化最小
C.③地:终年无极昼极夜现象 D.三地全年正午日影始终朝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不需开挖新渠道,工程量较小 ③水源地位于汉江上游,水质较好 ④调水量不受季节限制,能够稳定供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改变气候类型 B.加剧地面沉降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地表径流
3.北京发改委表示:南水进京之后,北京市仍将继续执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 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