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A.甲村、Ⅰ山山顶B.④镇、Ⅱ山山顶C.Ⅰ山山顶、②镇D.③镇、乙村

分析 从一地看另一地,之间必须是通透的,不能有山脊或山峰等阻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视野通透;凸坡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视野受阻,不通透.

解答 解:根据视线沿线地形地势特征可知,①处位于一山谷地形中,从①看③镇,视野会被Ⅰ和Ⅱ处的山地阻挡;从①到乙村会被山脊地形阻挡;从①到Ⅱ山山顶,会被山脊阻挡;到②镇会被山脊和Ⅰ山山地阻挡;到④镇会被Ⅱ山山地阻挡.只有到甲村和Ⅰ山山顶视线没有被阻挡,能看到.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明确相互看到之间视线必须通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国每年由于农药污染食品而造成中毒的人数近20万,约占食物中毒人数的$\frac{1}{3}$.我国蔬菜、水果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
试分析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致使东部地区24℃和26℃等温线南凸的主要地形为(  )
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C.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C.③为黄河谷地D.④为喜马拉雅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地图

(1)材料一中①地自然带的名称是热带雨林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引起自然带⑥-⑦-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