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①模式 B、①→②转变
C、②模式 D、逐步由②向③转变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②的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结构总的变化趋势。
(3)目前,我国农业结构是否合理?为什么?
(4)简要说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增产粮食的主要措施。
(5)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谈你的设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较雄厚,其皖江(长江的安徽段)城市带被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级示范区。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该省的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该省2007年的洪涝具有代表性。分析该省洪涝灾害频繁且灾情严重的原因。
(3)图9中最能反映图8(芜湖市用地示意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4)江苏某酿造厂计划迁至丙地区。评价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2009年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约占非农
劳动力总数的二分之一,接待游客2130万人次,总收入167亿元。黄山市旅游的综合
开发和文化产业的精品打造,进一步促进了该省的经济发展。
(5)根据材料,说出黄山市发展旅游产业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右图),回答下面试题。
该国丙——丁时期,出现或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有
A.社会生产力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不断减轻 D.出现逆城市现象
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甲时期—B B.乙时期—A
C.丙时期—B D.丁时期—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大部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为红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示意图。
(1)福建省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当地(材料二中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广种茶树,茶叶畅销国内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这里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对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
A.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C.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D.强调发展无污染的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有关资料.据此回答:
年份 | 草地(%) | 耕地(%) | 林地(%) | 荒地(%) | 蒙古族(%) | 汉族(%) |
1930 | 60 | 5 | 10 | 25 | 90 | 10 |
2000 | 40 | 45 | 5 | lO | 50 | 50 |
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应为
A.旱作耕地 B.缓坡梯田 C.草原牧场 D.水田景观
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A.耕作技术的提高 B.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人口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