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市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 ;② ;③ ;
A ;B ;C ;
D 。
(2)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是夏季 ,冬季 。
(3)30°N——40°N大陆西岸,冬季受 控制(填字母或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图中A、B、C三地气温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B地的气温比A.C两地高
B.A.C两地的气温比B地高
C.A地的气温一定比C地高
D.B地的气温一定比A.C两地低
2.因“城市热岛效应”而形成的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大气运动是热力环流常见的形式。图中“市区”对应示意图中的哪个字母(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1990年—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表
(1)结合材料一,说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3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简要说明其具体表现。(5分)
(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实现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3分)(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完成以下问题。
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气候变暖
2.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 )
①植被覆盖率低 ②轮荒制度 ③开挖煤矿 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⑤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高一上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此时,A地处于 (天气系统)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 流动, 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
(2)画出D处风向,比较B、D两地,风力更大的是 ,原因是 。
(3)C地在未来几天会有锋面过境,简述C地在锋面过境后可能出现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
(4)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高二上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下面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下面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和成因。(6分)
(2)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纬度42°附近某区域沙尘暴遥感影像,其中黑色部分为海洋,浅色部分为陆地和沙尘。该区域荒漠直抵海岸,来自陆地的沙尘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条条弧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2.影响图示区域降水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3.图示区域气候类型主要为( )
A.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