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各题。
1.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沙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2.关于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①甲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小米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新课标)高中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第八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北京高考)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完成各题。
1.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
①离沙漠地区近
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势
⑤渤海盐度较低
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A.①⑤B.②④
C.③⑥D.①②③④
2.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
C.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二单元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各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一单元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单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完成各题。
1.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
A.广东 B.江苏
C.江西 D.云南
2.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各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B.c、a、b
C.c、b、aD.b、a、c
2.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采矿业 B.食品工业
C.制造业 D.电子工业
3.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 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该地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 500~2 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2)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1980年 | 1990年 | 2005年 | ||
消费构成 | 石油(PJ) | 546 | 355 | 350 |
煤炭(PJ) | 241 | 328 | 165 | |
天然气(PJ) | 0 | 82 | 192 | |
可再生能源(PJ) | 24 | 50 | 130 | |
能源自给率(%) | 5 | 52 | 156 | |
CO2排放(万吨) | 5 310 | 5 270 | 4 940 | |
材料三: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
(1)依据材料一,描述丹麦的地理位置。
(2)分析丹麦可再生能源类型(至少两种)。
(3)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