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下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图
(1)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类型是 ,试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6分)
(2)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点。(6分)
材料二:下表为图中A、B两地的降水资料
(3)比较A、B两地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造成A、B降水量差异的原因。(10分)
(1)消亡边界(2分)原因: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导致这里多火山(4分,答出板块名称才能得分)
(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脉沿西部海岸延伸;平原狭窄,分布在东北部及沿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也可)。(6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3)A、B两地降水的相同点:降水丰富(2分),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降水量多于冬半年)(2分)。不同点:A地降水量比B地少(2分) 原因:A处于平原地区,对水平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2分),而B地处于山地丘陵地区,多地形雨,所以B地的降水量丰富(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从等深线的分布变化可看出,在大陆架(水深200米)附近,出现2000米,3000米等深线的分布,从海底地形分布判读,应该为海沟。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美洲板块)之下,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多火山分布。
(2)描述区域的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等方面进行。结合该题图所给的等高线信息可得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脉沿西部海岸延伸;平原狭窄,分布在东北部及沿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3)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布变化方面进行比较。两地降水总量都较为丰富,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都是夏季(夏半年)降水多;但A地降水较B地少。其原因可从两地纬度位置判断其位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控制范围之内,而A地位于平原,地形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所以降水较少,B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考点:板块构造;地形;气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长三角”旅游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三角”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
城市 | 入境旅游接待量(万人) | 入境外汇收入(亿美元) | 国内旅游接待量(万人)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 ||
2002年 | 2006年 | 2006年 | 2002年 | 2006年 | 2006年 | |
上海 | 272.53 | 605.67 | 39.61 | 8 760.92 | 9 683.97 | 1 419.94 |
苏州 | 89.1 | 181.49 | 7.48 | 2010 | 4 135 | 465.46 |
南京 | 56.13 | 100.92 | 6.8 | 2 076.2 | 3800 | 407.5 |
杭州 | 105.62 | 182.02 | 9.09 | 2 652.36 | 3 682.14 | 543.69 |
无锡 | 47.7 | 65.89 | 2.63 | 1871.7 | 3 032.89 | 350.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10分)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成渝经济区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图和重庆城市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成渝经济区水系形状是 状;该地区地形是 ;自然带是 ;从热力环流状况看,该地区夜晚常刮 风。(4分)
(2)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1分)重庆的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其影响因素是 。(1分)
(3)成渝经济区规划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请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8分)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4分)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 ,其形成原因是 。(4分)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6分)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呼伦贝尔市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上,高原上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盈,生态环境优美,是众多中国乳业企业优质奶源基地,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甲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是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图丙是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图
(1)从A到B沿线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林地、______________。分析B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中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比山西省的煤炭产量______________ ,在全国、内蒙古、山西三者中,煤炭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3)呼伦贝尔市正在打造“绿色能源”之都,开发的能源类型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请解释其中一种能源的成因(任选其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在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10分)
2013年入冬以来,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反常的低温现象,多地气温创1969年以来日间最高气温新低,致使100多人丧生。此外低温天气还形成了稠密的冷雾,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仍在不断持续和加大。
(1)受低温天气影响,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4分)
(2)分析低温天气给印度造成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