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居民的汽车消费逐渐活跃。完成20~22题
小题1: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D.城市连片发展
小题2:汽车消费的活跃增加了我国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必须经过的海峡是 (    )

小题3:由于石油用量增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
①全球气温上升 
②地方病增加 
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光化学烟雾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本题考查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导致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方便,人口可以往郊区分散,减少市中心的常住人口密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目前世界石油储量较大的为中东波斯湾地区,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必须进过霍尔木兹海峡。图中D为霍尔木兹海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由于石油用量增加,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
决我国生态问题刻不容缓。读图,回答问题。

(1)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1分)
(2)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2分)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
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1分)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2分)
(4)④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和        。(2分)
(5)③地区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一样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其中危害更严重
的是     地区,其原因有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西辽河属于      (内、外)流河。并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2008年美洲地区CO2排放量分布图”(圆中数字及面积表示排放量大小,单位:万吨),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墨西哥D.巴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
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4分)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我国2001年~2008年“三废”治理效率情况一览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分)
单位:%,亿元
指标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85.2
88.3
89.2
90.7
91.2
90.7
91.7
92.4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61.3
70.2
69.1
75.6
79.4
81.9
86.3
88.8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67.3
75.0
78.5
80.2
82.9
87.0
88.2
89.6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50.2
61.7
54.5
71.1
75.1
82.9
88.1
89.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2.1
51.9
54.8
55.7
56.1
60.2
62.1
64.3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
15.7
17.1
17.5
22.1
23.2
27.4
23.4
26.4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344.6
385.6
441.0
573.3
755.5
1026.8
1351.3
1621.4
 
(1)表中显示我国的“三废”治理效率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  )(3分)
A.我国的环境状况已十分优越
B.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
C.环境污染的治理已不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D.环保的经济效益还未反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上
(2)2009年建国60周年,胡锦涛主席在国庆讲话中进一步重申,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什么?(6分)                                                                    
(3)分析表中数据,试说明我国南方重点监控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我国目前的“三废”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有效的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德国在处理城市垃圾,实现垃圾资源化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是
A.填埋和焚烧B.生产新能源和有机复合肥料
C.发电和生产新型建筑材料D.分类投放和按规定时间投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提出生产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是为了
A.减少消费支出B.减少环境污染C.减轻企业负担D.减少资源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