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临颍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①2000年指数为100;②1945年到1955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年到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年到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
1. 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规模 ②城市人口规模 ③产业结构 ④工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B.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
C.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
D.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景洪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 “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地区多,湿润地区少 B.山区多,平原少
C.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D.北方多,南方少
2.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D.人口的出生率低
3.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西部地区大。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
B.东部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更丰富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景洪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50,当地时间8∶50,南亚次大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克什米尔地区(北纬34.4°,东经73.6°),震级7.8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伦敦(0时区)时间为( )
A.8日11∶50 B.8日19∶50
C.7日19∶50 D.8日3∶50
2.南亚克什米尔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A.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地壳不稳定
B.该地受冰川侵蚀明显,因此地壳不稳定
C.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不稳定
D.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出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出现“热岛”现象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1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2.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某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 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将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 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 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 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