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2分)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1)热岛 从郊区吹向市区(2分)
(2)A(2分)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略
解析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数值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应该是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空气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郊区吹向市区
(2)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它与城市高层建筑的多少基本没有关系,故C错误;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那么地面吸热就少,城市热岛效应就弱,故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也是雨岛效应,故D错误。
(3) 城区的降水几率一般大于郊区。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空气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市区近地面气温高,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上升运动,城区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等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4) 在近地面,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在垂直方向上城区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形成高压,而郊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高空形成低压,所以在高空风从从城区吹向郊区。于是形成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
A.I→III海退,III→V海进 | B.I→III海进,III→V海退 |
C.I→IV海退, IV→V海进 | D.I→IV海进, IV→V海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下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D.是人口的迁入地区,说明环境承载力大 |
A.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
B.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的改善 |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 |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P=Q=M=O>N |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
C.MO 为昏线 | D.NO 为昏线 |
A.Q 点的地方时为17时 |
B.N点地方时为6时 |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
A.P、Q昼长相等 | B.M昼夜等长 |
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 |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北冰洋 |
A.加剧了干燥状况 | B.降低了干、热程度 |
C.减轻了寒冷状况 | D.增加了湿、热程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甲为“美国国会山景观图”,图乙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市中心附近,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 B.气候特征 | C.地域文化 | D.地形特点 |
A.经济因素 | B.历史因素 | C.行政因素 | D.环境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
A.三江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