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完成第5~6题。

5.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

6.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A 6.B 解析:第5题,沿我国30°N,在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以高寒草地、荒漠为主,地表植被覆盖度小,所以该区叶面积指数较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海拔。第6题,沿我国30°N,在10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呈下降趋势,反映的是以水分条件为形成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夏季长江流域部分火炉城市分布图和30°N沿线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回答第6、7题。

第6—7题图

6.有关上左图中夏季“火炉城市”的成因,正确的是:

①都处于副高控制         ②都受到陆地比热影响

③都与城市热岛有关       ④都位于东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据右图,对30°N附近城市叶面积指数的判断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夏季都是火炉城市,所以武汉和重庆的叶面积指数差不多

B.因为地势的影响,所以重庆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拉萨

C.因为纬度差异很小,所以杭州与上海的叶面积指数差不多

D.因为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杭州的叶面积指数小于武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为我国夏季长江流域部分火炉城市分布图,图2为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各“火炉城市”与最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重庆——内陆  B.武汉——河流   C.杭州——副高  D.上海——热岛效应

2.图2中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