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材料二 拉萨位置(如下图所示)
(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分析拉萨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评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地形示意图(左图)和甲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右图)。
材料二: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三: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图中A、B两地都分布着草场资源,分别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读右图,阐述甲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10分)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自然灾害与防治 题型:选择题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甲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短、热量 B.长、热量
C.长、光照 D.短、光照
2.在该农作物收获季节,乙地区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肆虐
C.寒潮频繁来袭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
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
C.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
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
2.丁所在的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
①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低平 ②热量条件相对充足
③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④土壤相对肥沃,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回答下列小题。
1.生产该产品的工厂最有可能是( )
A.自行车厂 B.汽车制造厂
C.彩色电视机厂 D.手表厂
2.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国地理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oC) | 七月平均气温(oC) |
甲 | 102 oE,25 oN | 1891 | 7.7 | 19.8 |
乙 | 113 oE,28 oN | 68 | 4 | 32 |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世界地理 题型:选择题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安第斯山脉的数字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①西侧的洋流是 (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3.能反映③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12时20分 B.15时20分
C.8时20分 D.18时20分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图中“ ”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8分)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标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 ,背斜往往形成 。(4分)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4分)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