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22—23题。

此处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状B.条带状C.网格状D.棋盘式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小题1】根据剖面图可以看出居民点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

【小题2】M处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故聚落形态可能为条带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11.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下列关于印度半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是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此时印度半岛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此时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  D.此时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类型,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

(3)除湖泊外,图中还有的湿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5)洞庭湖周围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口数量增长必然导致环境恶化

B.人口数量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C.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            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         D、92°30′E向东到160°E

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干旱                                         B.大风

C.沙漠广布                                   D.以畜牧业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的横轴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和春分日的昼长差,纵轴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和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点并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3分)读“苏南城镇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普拉托与苏南工业结构(如下图所示),两地工业结构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2分)

 

苏南与普拉托工业结构图

(2)苏南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崛起,试分析其原因。(3分)

(3)普拉托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经验,对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4分)(4)简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 ②改进耕作制度

③营造防护林 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