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图中有关的地理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是________地形,分析说明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地区属于世界__________自然灾害带。

答案:略
解析: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所示地区为恒河三角洲,从等高线和海拔数值看,地势非常低平,又加上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因此多洪涝和风暴潮灾害。

点评:风暴潮和海啸在成因上有区别,在灾害景观和灾情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海平面升高的现象,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海底地震、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造成。

答案:(1)平原 洪涝和风暴潮。原因: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多暴雨;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沉降;是世界上热带风暴多发的地区。 (2)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图。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              。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__。

(3)山脉①是__              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4)甲图中 -10℃ 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18分)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图。(2分)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             。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__。(3分)
(3)山脉①是__             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3分)
(4)甲图中 -10℃ 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3分)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7分)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18分)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图。(2分)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              。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__。(3分)

(3)山脉①是__              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3分)

(4)甲图中 -10℃ 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3分)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7分)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省高二3月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下图和下表回答: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2004年

东部

52.42

53.68

58.12

60,4

中部

30.92

29.90

27.92

26.4

西部

16.66

16.42

13.96

13.2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2004年

东部

483

2080

9483

18216

西部

255

1060

4052

7219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2.52

 

(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②        ,③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2004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

           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               。该线西段已与                 (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现已通车)、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    (    )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还有              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

地理知识,读下图和表1、表2回答:

(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                         

表1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东部

52.42

53.68

58.12

中部

30.92

29.9.

27.92

西部

16.66

16.42

13.96

表2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东部

483

2080

9483

西部

255

1060

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单位:元)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

应以             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

它们分别是:           。该线西段已与           (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

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3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    

          .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A.缺氧  冻土                       B.太阳辐射弱  地震

    C.气压高  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  滑坡

(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        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