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湖泊L为我国六大湖泊之首,M1和M2同属于我国著名山脉P。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湖泊L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太湖
【2】谷地R为该地理区域的重要农业区。谷地R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水源缺乏 B.热量不足 C.光照不足 D.土壤贫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英国和中国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 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④南部沿海地区
【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的差异 B. 热量的差异
C. 水分的差异 D. 土壤的差异
【3】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但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
A. 春季多雨,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B. 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 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采摘 D. 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光伏扶贫是我国扶贫工程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位于青海省的玛多县(图6所示),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近年来,在该县建设光伏电站(可并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等项目21项。通过光伏电站建设,将发电收益用于扶贫,玛多县已脱贫人口在50%以上。
(1)简析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玛多县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
(3)阐述发展光伏产业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状况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全世界 | 2.4 | 0.9 | 1.5 |
A国 | 0.9 | 1.1 | |
B国 | 1.5 | 0.6 | 0.9 |
C国 | 3.7 | 0.6 | 3.1 |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和韩国,其中B国是 。
(3)按照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则C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
(4)从下面的图示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 率下降,其次是 率下降,最后导致 率的下降。
(5)在图中填注内容A___,B ___,C___.
(6)在图中填注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甲___乙___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正在与有关国家商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项目合作。中方提出的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倡议(如“亚投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深化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推动共同发展。
(1)简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段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新疆喀什与“珠三角”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可能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