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3)据图分析,⑤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成因是 ;气候类型⑥的成因是

(4)写出①⑤自然带类型的名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5学年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2.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七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矿产出口航线出口的矿产最可能是 ( )

A、煤炭 B、石油 C、铁矿石 D、金矿

2.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

A、对相邻陆地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B、与相邻陆地上沙漠的形成密切相关

C、可使海洋中航线的船舶加快航速 D、不可能影响洋流海域的污染变化

3.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水资源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地地下水严重不足

B、乙地地下水严重不足

C、甲地水资源总量比乙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

D、乙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该地夏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延边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 B.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C.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

2.沿L1~L2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右图剖面相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延边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合肥(32°N,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2.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 )

A. 10:00 B.12:00 C.14:00 D.16: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聚集区代表的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 )

A.油气 B.煤炭 C.铁矿 D.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富士康科技集团主管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制造,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2012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基地已超过31个,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的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落成,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目前,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将会快速“变形”:用3年时间投入100万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富士康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是主要因为转入区具有( )

A.工业基础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廉价

2.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在全国集中四大分布区中,最可能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为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富士康投入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其主要有利影响是( )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劳动强度

C.缓解用工短缺状况 D.减轻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