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 12点 B. O点或者12点 C. 15点 D. 3点或者15点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 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 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C. 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答案】
【1】 D
【2】 B
【解析】
【1】读图,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交点的地方时为0点或12点。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选D。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A、C错。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错。在②点时为二分日,此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为二至日,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据此分析选B。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是90°,晨线与昏线是因日照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交点的位置。在②点时为二分日,此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为二至日,昼夜长短差异最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在该山地2200米以下的区域,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
A. 水源更充足B. 光照更强烈
C. 生态保护更好D. 生产活动更多
【2】山地2300米以上的区域,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丰富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类型B. 积雪量
C. 土壤D. 农业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B. 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 Ⅲ阶段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D. 人口数量在拐点②达到最高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 甲地晴空万里B. 乙地秋高气爽
C. 丙地风雨交加D. 丁地阴雨连绵
【2】图中戊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 )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40°为纬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P地位于大陆东岸,则P地的气候不可能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则P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3】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为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成因和特点分别是
A.甲控制,温和多雨B.甲控制,炎热少雨
C.乙控制,温和多雨D.乙控制,炎热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的是
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泰山站
【2】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B.淡水资源贫乏
C.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D.酷寒、狂风、降水丰富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