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 扇形模式 B. 同心圆模式
C. 楔形模式 D. 多核心模式
2.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交通通达度低 B. 环境质量差
C. 地租昂贵 D. 服务设施差
3.R3区域主要属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绿化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校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2015年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APEC蓝”“星际穿越热映”“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等入选了2014年十大科普事件。APEC蓝是指: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戏称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1)APEC蓝可以反映我国当前什么环境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类问题的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国务院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13~14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
C. 土壤肥沃 D. 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条件改善 B. 机械化水平提高
C. 农业技术革新 D.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 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 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北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 逆温现象 B. 水土流失
C. 热岛效应 D. “臭氧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 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 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 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 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北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4月) 文综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污染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一下图为农村盲禽养殖“畜禽粪便立体污染形成通道”图。
分析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农业立体污染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左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
止冻害,其原理是
A. 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阻挡地面辐射
C.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