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反映出 ( )
A.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 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 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 合理利用水资源B.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 设置沙障固沙D. 小流域综合治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城市附近地下水(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城市M处
A. 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B. 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地下水水位高
C. 受台风影响,降水多,地下水埋藏浅 D. 受副高影响,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低
【2】乙城市附近地区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3月 C. 7月 D. 8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要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出现水质变差、污染严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世界某局部区域图。图中甲国风力资源丰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海岸线漫长曲折。回答下列各题。
【1】丙城气候类型属于
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草原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地形B.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洋流D.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3】甲国和乙半岛西侧多峡湾地貌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作用、海浪侵蚀B. 海浪侵蚀、流水沉积作用
C. 冰川作用、流水侵蚀D. 海浪侵蚀、风力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③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度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下降到现在的1.6元/kg。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的比较。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
(2)东北平原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双选)___________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中国进行了第34次南极考察。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待建站位于昆仑站的
A. 东北B. 东南C. 西南D. 西北
【2】待建站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A. 800kmB. 1000kmC. 1700kmD. 2000km
【3】五星红旗在我国待建站的上空迎风飘扬。依据所学知识推测五星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北方向D. 西南方向
【4】2月7日,当待建站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8日7时B. 2月7日9时C. 2月7日15时D. 2月7日17时
【5】我国进行第34次南极考察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B.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C. 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D. 南极大陆为极昼且其范围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 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 )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则( )
A. 热力环流的方向整日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3】下列图中与 15:00 水库东西两侧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 2005年 | 2010年 |
东北地区 | 6.95 | 6.20 |
北部沿海 | 11.97 | 13.22 |
大西北地区 | 3.13 | 4.13 |
黄河中游地区 | 7.98 | 11.14 |
大西南地区 | 10.98 | 13.5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71 | 11.01 |
东部沿海地区 | 20.58 | 19.86 |
南部沿海地区 | 28.70 | 20.91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