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某地区示意图,该地区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地壳运动
C、风化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改变地表形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等.流水作用有:流水侵蚀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风力作用有:风力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
解答: 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湄公河的下游入海口处,是湄公河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湄公河三角洲”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河口三角洲的成因,要求学生从图中获取河口三角洲的信息,从而很容易得出三角洲的成因,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专用码头,搭载着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位于南极西部的长城站,奔赴位于南极东部的中山站,执行新一阶段的考察任务.读图回答:
(1)图中甲、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
 

(2)图中所示的是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
 
,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
 
方向.
(3)极地地区是研究极光的最好场所(尤其在极夜时期).我国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
极夜时间最长的是
 
站.
(4)为了研究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大气状况,科考人员在中山站释放了一个气球,该探空气球释放后到达的对流层顶高度比上海地区要低,这是什么原因?
 

(5)从2009年10月11日“雪龙”号驶离上海到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长城站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此时上海的白昼比北京
 
(长,短),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
 
(大,小).
(6)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事实为地壳运动的“
 
”学说提供了佐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天气系统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  )
A、①和bB、②和a
C、③和cD、④和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比例尺变为1:500 000
B、每点代表2 000人
C、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D、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南岛某地(43.4°S,172.7°E)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新西兰采用东十二区的区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采用夏令时,较区时快1小时.
材料二:图1为新西兰南岛图.图2为南岛东西两侧气候资料.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时
 
分,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
 
,为及时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最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该岛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为小麦种植,请从地形、降水、日照等方面分析此农业分布的原因
 

(3)南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4)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今年9月超强台风“天兔”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下图为22日11点台风位置示意图.此时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甲市的风向应该是(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