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的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画出丙地的风向。(1分)
(2)说出使图中A区域和B区域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产生降水的原因及降水的差异。(6分)
(3)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说明理由。(3分)
(1)图略(西北风)(1分)
使A区域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为冷锋,使B区域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为暖锋。(2分) 产生的降水都是有暖气团沿锋面的相对上升运动导致的。(2分)冷锋产生的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而暖锋往往产生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但是持续时间较长。(2分)
丁(1分)纬度相对较低,而且处于暖锋的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为西北风。
(2)图中A.B两地分别位于锋面气旋的左右两侧,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锋面降水的原因都是暖气团相对上升运动形成的。不同点为冷锋产生的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而暖锋往往产生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但是持续时间较长。
(3)从图中可看出,丁地纬度相对较低,且只有丁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5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1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2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三八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寒流—55? B.乙—暖流—55?
C.甲—暖流—25? D.乙—寒流—25?
2.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铁岭市高三上期初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线为山谷线,集水线
B.pq线为山脊线,分水线
C.mn线为山脊线,集水线
D.mn线为山谷线,分水线
2.若图中曲线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分布图,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
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
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
D.q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
3.若图中曲线为近地面等温线, 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此时( )
A.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
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D.p地可能盛行冬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西煤东送运输网络示意图,回答下题。
1.西煤东送途经的地形区依次是( )
A.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珠三角平原
B.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三角平原
C.横断山区—两广丘陵—珠三角平原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三角平原
2.下列关于西煤东送对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西南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
B.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C.缓解了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D.缓解了珠三角经济区的环境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题。
1.甲地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 )
A.治理土地荒漠化 B.防止土壤的酸化
C.防治旱涝灾害 D.加快荒山荒坡开发
2.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劳动力 D.水热条件
3.近年来甲、乙两地进行经济合作的意义是( )
A.实现优势互补,促使经济协调发展
B.迁移人口,推进城市化发展
C.改善交通,充分利用水运条件
D.北粮南运,促进粮食供需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确定区域优势,发展优势部门,需要综合评价区域生产发展条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各部门生产发展所需要满足的布局要求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逐条比较,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下表是石油化学工业布局的要求与某区域条件的比较表。分析表格内容,回答下列两题。
区位因素 | 资源 | 劳动力 | 工厂用地 | 燃料 | 运输条件 | 市场位置 | 批发业 | 用水 | 税收布局 |
要求 |
|
| ◇ |
| ◇ | ★ | ◇ | ◇ |
|
某区域条件 | 差 | 良 | 优 | 良 | 优 | 良 | 差 | 优 | 优 |
区位因素重要程度:★指向性要求(最重要要求) ◇重要要求 一般要求
1.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的市场条件不够理想,但下列区域优势条件能对其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A.运输条件 B.工厂用地 C.税收 D.用水
2.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需要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批发市场 B.扩大资源来源
C.引进外来劳动力 D.建立发电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富阳市高三第八次质检(3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说出植被带界线东北部和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2)评价在该地区开凿运河(连通两水域)的条件。(10分)
(3)近年来,该地区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指出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