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并且小说取名为祝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始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承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主要是表现鲁四老爷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突现这个封建卫道土的淫威;同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C.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

D.小说结尾再次写到祝福,与篇首呼应,以喜写悲,既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清王朝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深化了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答案】D.

【解析】当时已经是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已经被推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左,乃陷大泽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黾勉:努力。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 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 悛:屈服

D.然自其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

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

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译文: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译文:

【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之患。晓竹鸡鸣焉,昼则扶桑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注】壒:尘埃。晜:同,兄长。盱:张目而视。梵夹:佛经。媕:捕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则扶桑 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 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君之堂 过:拜访。

D.舞歌既,荆棘生焉 阕:分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晓竹鸡鸣焉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梦有客愉愉 过夕可饮

C.悉取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

译文:

2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黾勉(mǐn miǎn):努力。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 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 悛:屈服。

D.然自其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

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

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译文: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译文:

【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祥林嫂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这;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彥则,号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死者恐不得知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 不知东方既白

C.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优劣,内心常感到忧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译文:

(2)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译文:

【5】/给文中画线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的自我写照,也为下文感伤时局、怀念诸弟作了铺垫。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

扣住了诗题中的字。

C.颈联写残年多病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表现出诗人年老多病

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的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

的种种感慨。

E.诗歌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的变化过程,尾联则指出由外

向到内向的原因。

【2】作者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