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国家与我国情况接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今后重点开发的能源及原因正确的是
[     ]
A、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
B、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
C、核能—清洁可再生
D、煤炭—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期末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    2009年6月18日电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消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探明石油天然气产地共46处,其中石油产地23处,地质储量54852.91万吨;天然气产地23处,地质储量10013.95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探明储量7000亿吨,为全国第一。
材料二:
从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获悉,截至2009年5月底,自治区风电并网已达315.28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
(1)目前内蒙古给自己的定位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结合材料分析内蒙古建设“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蒙古在煤炭基地建设中,除了提高煤炭的产量外,还要注重_________,同时还要防止_________
等生态问题的加重。
(3)分析内蒙古发展风电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内蒙古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海两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圈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读图完成(1)至(4)题。
(1)海西经济区发展的“独特优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土地利用类型上看,图3中1应为______用地,3为______用地。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适合布局化工厂?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2,说明该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回答下列2题:

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图中是

[     ]

A.a
B.b
C.c
D.d
2.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
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
D.工业布局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次发改委在征求意见稿件中设计了两套方案。读两套阶梯电价调价方案一览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     ]
A、第一档为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量
B、第三档为正常合理用电量
C、方案2比方案1更合理
D、分三档概念模糊,价差比分两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了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改革开放初期,与山西省经济状况相符的是
[     ]
A、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B、财政收入百分之百来自煤炭
C、经济结构效益较高
D、由于工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不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双选题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山西铝土矿储量丰富
B、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C、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
D、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有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④燃烧秸秆杂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