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图,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 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C. 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 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
【2】该城市郊区目前急需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不包括
A. 治安管理 B. 医疗、文化教育服务
C.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环境保护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据此完成第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处于上图中的
A. 阶段Ⅰ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
【2】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中,当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时,会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称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判断人口红利期应该出现在图中
A. 阶段Ⅰ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推测( )
A.鄂湘渝地区GDP居高水平
B.晋陕甘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上升
C.京津冀地区GDP出现衰退
D.鲁浙粤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下滑
(2)近年影响我国中部部分地区GDP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扶持
B.土地租金低
C.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巴的甘蔗——热量条件②黑龙江省的大豆——市场需求③河西走廊的粮棉——灌溉水源④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国际人口迁移
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 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收入差距 B. 家庭婚姻 C. 工程建设 D. 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峁连着梁,梁连着沟,看不见成片的稼禾,也看不到农人。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都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形不成规模……这段文字是对图中甲地区农村的描述。
(1)说明该区域城市沿河流(河谷)分布的原因。
(2)简述图中丙河段的水文特征
(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乙省将更加突出地加强西向出口开放,着力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心段经济,将更加突出地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该省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4)说明乙省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请列举一例。
(5)根据上述文字,说明甲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6)简述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据图说出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并分析建国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的原因。
(2)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的名称填入上图相应括号中。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率下降,其次________是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_率的下降。
(6)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一般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