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东北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注主要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3)据图可知,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区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大型农机耕作;位于湿润区,水源丰富;地广人稀,开发历史短;粮食商品率高(任答3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128 月考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2,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1)填表比较苏州河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徐州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徐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辽宁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题。


1、1979—2000年我国蔬菜

[     ]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     ]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B地区农业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2、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
A、气候温暖
B、暴雨频繁
C、地质复杂
D、植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浙江临安对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发生了变化。下表为不同经营类型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变异统计,读表完成1—2题。
1、毛竹林集约经营后产生的结果是
[     ]
A.水溶性碳有了显著的提高
B.集约经营促进了土壤有机物增加
C.土层越深则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越大
D.不同土层中的土壤总有机碳均下降
2、伴随着经营类型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关于变化原因正确的是
[     ]
A.翻耕与施肥等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增加
B.毛竹落叶对土壤中水溶性碳起到增加作用
C.人工除草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所下降
D.总有机碳下降是因土层厚度变得越来越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会考题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某区域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该图农业生产状况相符的地区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成都平原
2、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不足
B、交通不便
C、土壤贫瘠
D、气候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3、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