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各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条件 B. 教育水平 C. 经济水平 D. 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德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六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材料一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这座边远小城,却因被认为是“最后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中的圣地。这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
材料二 下图为稻城主要布局图。
评价稻城发展旅游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甲、乙两岛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⑵ 根据图甲和乙的气候资料图,试描述甲岛气候特征以及甲、乙两岛气候特征上的主要差异。(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回答)
⑶ 描述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07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些年来,石河子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①石河子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石河子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 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07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下列各题。
1.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
A. 市中心,交通便利
B. 市中心,人口密度大
C. 市中心,历史悠久
D. 市中心,地租最高
2.图中②处的地租为
A. 大于300元/平方米
B. 200~300元/平方米
C. 小于100元/平方米
D. 100~200元/平方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学情反馈(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1900年7月和2015年7月澳大利亚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分布,分析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对该地区的影响。
(2)目前全球也出现了类似于图中反映的气温变化趋势,说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学情反馈(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 1963~1972年 B. 1975~1986年
C. 1984~1990年 D. 2000~201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城市人口比重大
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人口老龄化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学情反馈(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蒙大通道是一条未封闭的高速公路,东起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西至鄂尔多斯市的苏家河畔,一队自驾游爱好者沿内蒙大通道从阿荣旗行驶到集宁(如下图),考察了沿途风土民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阿荣旗到集宁所看到的景观总体上的变化是
A. 森林—草原—荒漠 B. 草原—森林—荒漠
C. 荒漠—森林—草原 D. 草原—荒漠—森林
2.自然带从阿荣旗到集宁变化的总体上体现了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 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 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