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奥赛小组的研究案例。

研究课题: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

研究思路: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通过读图认识什么是不同尺度的区域,确定研究区域→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研究该区域优势、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经济

研究结论:

阶段Ⅱ研究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万古荒原,油气蕴藏。

阶段Ⅲ研究成果:……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请在图中阴影区域选择适当位置填写该研究区域的名称,并写出它属于哪种尺度的区域。

(2)请你推断该地理奥赛小组得出阶段Ⅱ研究成果所必须使用的有关地图。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阶段Ⅲ研究成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新课标)高中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第二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二单元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矿产地是  ;D处是  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   ;乙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柴达木盆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二单元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大力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产是我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家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玉米加工乙醇的项目审批。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各题。

1.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分析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2.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  )

①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程度

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⑤带动粮食生产和粮食深加工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3.国家停止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审批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用玉米生产乙醇比用其他生物原料的成本高

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③我国玉米生产供不应求

④会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第一单元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单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各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2.“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吹(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完成各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 540.68

616.95

4 820.26

1 428.80

人均GDP(元)

3 617

1 438

26 692

6 948

78 801

15 363

GDP每增加

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

(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止占用耕地发展其他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完成各题。

1.2000年以前比重增长幅度最大和波动最大的作物分别是(  )

A.玉米、大豆B.大豆、水稻

C.水稻、玉米D.大豆、玉米

2.有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强化“中国粮仓”的地位

B.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C.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进程

D.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各题。

1.(双选)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A.F表示资源开发B.F表示产业活动

C.H表示废弃物排放D.H表示产品消费

2.(双选)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3.(双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高经济增长B.发展清洁生产

C.倡导循环经济D.减少资源开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