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现在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高产农业发展迅速。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分析回答:
( 1 )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在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地位的下降,与其耕地面积的锐减关系密切。该地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三基(蔗基、果基和桑基)鱼塘”曾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该地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城市化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②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和产业结构调整
③降水多 地势低洼
(1)根据题意,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副食品发展迅速说明本地区人口更加集中,经济迅速发展,意味着本区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所以这是车国内石化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条件,所以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工业的迅速发展。
(2)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增多,农业用地必然减少,耕地肯定随之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再者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用地结构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加副食品的用地规模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
(3)“三基”的模式图决定于该区的自然条件,这种模式是因地制宜,降水多,地势低平,租价利用方式就是这样的“三基”模式。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 “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4分)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现在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高产农业发展迅速。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分析回答:
(1)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 ,此现象在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地位的下降,致使该地粮食供应不足,需依靠外地调入粮食;加之该地人口不断增加,所以致使该地人地矛盾变得日益不协调。有分析人士指出,该地人地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口不断增加以外,还有 、 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云南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4分)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现在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高产农业发展迅速。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分析回答:
(1)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 ,此现象在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地位的下降,致使该地粮食供应不足,需依靠外地调入粮食;加之该地人口不断增加,所以致使该地人地矛盾变得日益不协调。有分析人士指出,该地人地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口不断增加以外,还有 、 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底,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该种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渔业养殖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的鱼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造 B.国家政策的改造 C.劳动力的转移 D.市场需求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吉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底,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该种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渔业养殖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的鱼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造 B.国家政策的改造 C.劳动力的转移 D.市场需求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