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和甲市7月份降水总量日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形成甲市7月份降水总量的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季风环流影响
B.受山谷风影响
C.受海陆风影响
D.受热岛效应影响
(2)影响图中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水能
D.矿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冰川
D.海拔
(2)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3)与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
A.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
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
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部某偏远农村农产品品质优良,但昔日却面临外销的难题。据你分析,其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应是( )
①因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②通信落后,市场信息封闭
③公路、铁路网密度小,交通不便 ④山区面积大,耕地严重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华山一条道”,“华山天下险”为天下一绝。由于人们出游率的增高,华山东线趁势开通了旅游大巴和索道,相当多的游客都是乘缆车上华山(北峰)一游。
对于这一现象有贬有褒,请你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角度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江水可通过京杭运河向北自流,直达天津 B. 中线的水质好,调水量最大
C. 西线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D. 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
【2】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华北平原缺水状况的措施之一。下列哪种人类活动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
A.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B. 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
C.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大地下水开采量 D. 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 地下水水位升高 B. 生物多样性受损
C. 土壤盐碱化加剧 D. 长江口海水倒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降水较少 B. 地势较高
C. 技术落后 D. 旱灾频发
【2】【2】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内陆地区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 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 B. 机械化水平低影响收割进度
C. 劳动力短缺影响收割进度 D. 市场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割意愿不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水系图
材料二、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将滇、黔、桂三省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自1991年以来,珠三角通过吸引美国、日本、欧洲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迁入,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最高的产业。其中深圳的通信、东莞的IT、珠海的软件、肇庆的电子元件等都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的知名品牌。
(1)珠江流域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地区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从经济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积极意义。
(3)珠三角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迁入会给当地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中①、②为地球内部圈层界面,③、④代表地震波,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符合上图中的是
A. ④只通过固、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 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 ④和③在②中波速明显增大
【2】①界面上下两侧地球圈层名称分别为
A. 地壳和地幔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核 D. 地幔和软流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