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②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③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总的来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应该是弊大于利的。温度升高后,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变暖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不适合粮食的种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正确高纬度地区会因为变暖而降水增加,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因此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②正确,错误温度升高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会升高,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M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B. 纬度越高该层厚度越大

C. 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该层

D. 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

2图示各自然要素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城市综合体是集居住、办公、餐饮、文化一体城市生活空间。

(1)该城市拟在①②③④四处建设保障性住房,结合图形分析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

(2)该城市拟在甲、乙中选一处规划建设化工园,请判断选址地区并说明其选址的合理性。

(3)位于主城的丙处拟规划建设地标级城市综合体项目,简要说明该项目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面各题。

1】【1关于图中甲、乙两国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国沿海有寒流经过,乙国沿海有暖流经过②甲国沿海能见到沙漠景观,乙国沿海能见到冰蚀地貌③甲、乙两国渔业都比较发达,且首都都濒临同一大洋④甲国可看到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乙国可见到午夜太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关于两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山脉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B. 降水都是东侧山地多于西侧

C. 甲国分布的山脉的平均海拔与长度都大于乙国分布的山脉

D. 两山脉都位于同一地震带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碳的大规模排放开始于(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B. 工业革命时期

C. 新技术革命时期 D. 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第下列各题。

1上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B. C. D.

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3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 )决定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人口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为2016年9月20日,右图为2016年9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两日的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9月20日、9月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两日天气不同的原因。
(2)图示21日赣州的风向是 , 比较两日风力大小及判断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标志是(  )

A.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 形成城市带

2】【2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 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 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 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处中,能看到日出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该地陡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  )

A. 150 m B. 100 m

C. 50 m D. 10 m

3假设甲、乙、丙、丁四处中各有一座50 m高的无线信号发射塔,则考察期间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发射塔位于(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