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①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第十一高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20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00亿吨,将加大向外输送电能的比例,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资源相比,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的劣势在于( )

A.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益

B.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

C.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

D.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2.山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列关于其生态问题与根治措施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A.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把采空区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

B.破坏土地资源,引起土壤退化——保存好表土,进行复垦

C.大量煤矸石弃之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煤矸石上面修建厂房

D.饮用水环境被破坏——跨流域调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真人秀父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将组织5对父子(女)利用暑期到东海某无人海岛进行拍摄活动。摄制组在图中甲乙丙丁设置了四个钓鱼点,要求除了一位爸爸带孩子们抓螃蟹外,另外四个爸爸分别去四地钓鱼,约定一旦日落立即返回营地。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拍摄开始前,摄制组先要准备好露营地,图中最适合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晚离开的钓鱼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高三上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图乙为岩石圏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图1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

(2)分析伊斯兰堡比卡拉奇的降水多的原因。

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

(3)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回答各题。

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砂岩

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一上五校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旅游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高三12月百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1983年和2012年城市个数和规模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