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的7点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增加一秒的调整,届时出现7:59:60的现象,那个时刻全球处于7月1日的范围是(  )
A、全部地区
B、三分之一地区
C、一半地区
D、四分之一地区
考点: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专题:
分析: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根据北京时间求算7月1日的范围.
解答: 解:北京时间7:59:60就是北京时间8点,0时经线为0°,全球被分为两个相等的两天,全球处于7月1日的范围为一半地区.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日界线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B、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能正确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的叙述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天气晴朗,水汽蒸发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古人有“放火作煴(yūn,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防御霜冻做法,该做法使(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短波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现象发生与变化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半球是
 
半球.
(2)这一天的日期是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北半球是
 
季,地球位于
 
(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快或慢).北半球 昼夜长短状况是
 

(3)A地昼长为
 
小时;D地的昼长为
 
小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包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3年春分在3月20日,秋分在9月23日,春分与秋分之间相隔几天有两种计算法.第一种是由3月20日往后推算,有187天;第二种计算法是由3月20日往前推算,共计178天.两种计算法得出的天数相差7天,其主要的理由是(  )
A、计算时采取的参照物的不同
B、1月前后,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7月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7月前后,地球自转速度较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风平浪静的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地球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B、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所以又叫岩石圈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D、古登堡界面位于内地核和外地核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