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对协调发展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①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应逐渐缩小各地带的经济差异或使扩大趋势有所缓解

②产业间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
③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平均发展
④把农牧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农牧区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③④
  4. D.
    ①④
A
③平均发展,错误。④农牧产品加工业为市场指向型工业,转移到农牧产区原料地,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课3练单元达标测试 高二地理(下) 题型:021

三个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带的特点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据此完成(1)~(7)题。

(1)对协调发展的理解,正确是

①要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就应逐渐缩小各地带的经济差距或使扩大趋势有所缓解

②要实现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就应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

③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平均发展

④把农牧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农牧业地区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东、中、西部三个地带今后的发展和产业特色是

[  ]

A.东部地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B.中部地带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C.西部地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国家急需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D.以西部的发展带动东部和中部的建设与开发,缩小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

(3)“西电东送”“西油东输”“西气东输”意味着把西部建成我国的

[  ]

A.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B.能源供应基地
C.能源资源消费市场
D.原材料供应基地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

[  ]

A.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

B.环境污染严重

C.能源、原材料和淡水资源紧缺

D.产业结构转换艰难

(6)我国东部地带所具有的优势是

[  ]

A.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B.能源、矿产资源具有明显地区优势

C.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D.发展边境贸易

(7)“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

[  ]

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C.西部人口少,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少

D.西部生态环境条件好,需保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3.我国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研室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协调发展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①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应逐渐缩小各地带的经济差异或使扩大趋势有所缓解

②产业间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

③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平均发展

④把农牧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农牧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