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大景观名扬天下。下图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下图中虚线箭头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水循环的关系。A、B、C、D 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①表示内力作用,甲、乙、丙示意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
(1)按成因分类,花岗岩、页岩分别属于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甲、丙表示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
(2)黄山奇峰怪石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图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 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 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答案】(1)A B(水汽输送 径流(地表和地下径流)
(2)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风化、侵蚀作用
(3)A
【解析】整体分析: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根据箭头方向,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的是岩浆,生成的是岩浆岩。黄山奇峰怪石属于花岗岩,形成的内力作用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在三次岩浆活动中,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1)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根据箭头方向,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D是岩浆,A是岩浆岩。①表示内力作用,应是变质作用,C是变质岩,B是沉积岩。按成因分类,花岗岩、页岩分别属于图中的A、B。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甲、丙表示的环节分别是水汽输送、径流(包括地表和地下径流)。
(2)黄山奇峰怪石属于花岗岩,说明主要内力作用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作用。
( 3)在三次岩浆活动中,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根据图例,图中花岗岩层切断了斑状花岗岩,说明后形成斑状花岗岩,再形成的花岗岩。后来地壳变化,花岗岩被侵蚀后,有上覆沉积岩层形成。上覆沉积岩层又被玄武玢岩切断。所以,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A对。B、C、D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左图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右图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1】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A. 80°S B. 80°N C. 75°S D. 75°N
【2】【2】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A. 8小时 14小时30分 B. 10小时 13小时30分
C. 16小时 9小时30分 D. 17小时 10小 时3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①为沉积物,②-⑧为岩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为良好的储油地质构造
B. 乙处对应的地表形态为山谷
C. 岩石⑧中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岩层由老到新可能是⑦⑥④③②⑤⑧①
【2】上图中①代表的沉积物和②⑤⑧所代表岩石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新住处”多位于乙地
C. 乙地河岸河床适宜建河港 D. 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
【2】“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指江心洲,它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A. 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B. 河流水位下降,河床出露而成
C. 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D. 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3】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地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各岩层的地质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有
A. a>b>c B. b>c>a C. c>d>e D. d>e>c
【2】关于该区域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断层形成于褶皱之前
B. b 岩层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C. d 岩层曾遭受强烈的外力侵蚀
D. 褶皱使e岩层分布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风带C的风向。
(2)在风带C控制下降水(较多或较少)。
(3)气压带A的名称是,气压带B的名称是。
(4)2016年春节(2月8日)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或北)(与春秋分状况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 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 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 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 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 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 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 提高了生产效率 D.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春末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