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人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A.古代,源远流长工B.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C.20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开始
C

试题分析:注意“得到世界公认”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真正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并能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形成过程即可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制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的理解,回答小题。
小题1: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小题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小题3: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盛事滋丁,永不加赋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题。
小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
小题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流域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小题3: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2: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2分)。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2分)。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的环境效益。(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箭头③ 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B.滑坡、泥石流
C.地震、海啸D.环境污染
小题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当地政府选中C方案,认为最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据表回答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浙闽丘陵B.陕北高原C.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D.河西走廓
小题2:对三个方案的评价合理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C方案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APEC成员国中人口超过一亿的五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和人均资源拥有量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4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
B.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
C.印度尼西亚、中国、俄罗斯、美国
D.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
小题2:与美国、俄罗斯两国比较,中国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PPE怪圈”的有关材料,结合右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成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试分析如何走出“PPE怪圈”的国家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