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西南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仅复建和延长了________、________铁路,还先后修建了成渝、________、________、贵昆、________、________、襄渝、________、南昆、内昆等铁路干线,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宁和柳州为中心的铁路网骨架,东部三省一市和广西已形成以________为骨干、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运输网络。

答案:
解析:

交通建设,黔桂,湘桂,宝成,川黔,成昆,湘黔,枝柳,成都,重庆,昆明,贵阳,铁路,公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上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1)依据图7,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2分)
(2)说出图7、图8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3分)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3分)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商贾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宫廷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回答32-33题。

    1.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

  2.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战争和灾害

     C.“临清砖”的停产                    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