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1)从地形考虑,__________城市区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考虑,B、C、D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 。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答案】(1)B、D 平原 (2)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3)D (4)D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区域城市分布为背景,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考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试题设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总体来看,试题难度较小,准确的从图中获取等高线、纬度、海陆位置、河流等信息即可做出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B、D城市海拔低于200米,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B、C、D三城市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水热条件适中,有利于城市的发展;A城市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温低,从气候条件看,不利于城市发展。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城市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4)从上述分析可知,D城市在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均较为明显,因此该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泛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上海市、苏南、浙北等核心区转移;二是在泛长三角内部,核心区将部分产业向安徽省、江西省及苏北、浙西等外围地区转移。在此背景下,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格局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重心变化示意图,下表为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分析图示碳排放重心移动速度和方向变化的原因。
(2)安徽皖江城市带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泛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对外围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在图中添画出太阳光线。
(3)为________线,其中M是______线,P是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5)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时________分。
(6)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___(东、西)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死亡率下降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直接形成基流的是( )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积雪融水
【2】对图中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A. 温度越高,积雪融水补给量越多,基流系数越大
B. 海拔越高,地下水补给所占比例越大,基流系数越大
C. 温度越高,冰川融水补给河流量越多,基流系数越大
D. 海拔越高,大气降水补给所占比例越大,基流系数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__________,F__________。
(2)E和F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大陆地面下__________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这里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M叫__________。
(3)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消失和F波减速,说明这里存在另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G叫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点,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
A. 22°N、15°E交汇处 B. 40°N、160°E交汇处
C. 26°S、60°W交汇处 D. 30°S、120°E交汇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