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结合图示归纳分布规律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原因.
(2)地震来来的危害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人口密集程度以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3)影响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条件等方面分析.
解答 解:(1)读图可知,2012年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为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
(2)云南昭通地震震源浅(震源深度10.0公里);灾区人口密度较高(平均人口密度205人/平方千米);经济发展水平低,房屋抗震能力偏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群众生活贫困).
(3)A位于内陆地区,但以山地为主,多积雪冰川,夏季积雪冰川融化易形成泥石流;B位于高纬山区,但冬季多积雪,春季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
故答案为:(1)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因为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
(2)此次地震震源浅;灾区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房屋抗震能力偏弱.
(3)A以山地为主,多积雪冰川,夏季积雪冰川融化易形成泥石流;B冬季多积雪,春季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解答的思路均来自教材知识,需要强化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春旱、寒潮、沙尘暴 | B. | 寒潮、台风、沙尘暴 | ||
C. | 春旱、洪涝、沙尘暴 | D. | 伏旱、洪涝、冻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没有关系 | |
B. | 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②没有关系;褶皱①形成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③ | |
C. | 褶皱①形成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貌③,在地貌③重压之下产生了地质构造② | |
D. | 褶皱①形成后,在断裂作用下产生地质构造②,并形成了断层陡坡,在陡坡坡下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了地貌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