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的缘故。

(3)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4)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

(2)地面辐射。

(3)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任答2点)

(4)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适应气候变化(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个人践行“低碳生活”。 (任答3点)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全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等以理解记忆为主的知识点。

1)读全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CO2浓度呈上升趋势,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CO2,毁林使植物吸收CO2的量减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2)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气温上升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3)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气温变化导致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该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暖湿的气候将使蚊虫大量繁衍,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4)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以适应气候变化;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全球气候变暖为全球性问题,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从我做起,个人践行“低碳生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 东北信风强盛 B. 暖流增温增湿

C. 盛行西风南移 D. 雾霾提供大量凝结核

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与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的是

A. 拉萨夏季气温低 B. 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

C. 北极地区年气温低 D. 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我国江南某地的小李来到图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据此完成问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堤坝修建后沙洲发育速度变慢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C.堤坝上游河段南侧河水较北侧深

D.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但结冰期较短

2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湄公河流域某地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河流作为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且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1)从板块位置角度解释图中20°N以北地区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简析湄公河流域冬季旱灾的成因,并简析我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电站对下游国家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土壤角度分析该河上游与下游流域农业类型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结构会出现多核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价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中8~20千米间地价变化主要因素是

A.城市中心距和交通

B.人口密度和环境

C.城市中心距和环境

D.人口密度和交通

2仅从地价推测,该城市距中心8千米附近

A.常住人口密度最小

B.公交线路最多

C.商业活动最频繁

D.生活便利度最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中国部分省区农业生产比较表(2006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耕地不足B.土壤贫瘠C.热量不足D.气候干旱

2东北商品粮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验B.水利工程量大

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D.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3为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图像资料,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遥感)B.GPS(全球定位系统)

C.GIS(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 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 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 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2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 )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

2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下图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题。

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以及“醉汉树”的树冠朝向分别是( )

A.纬度、西北B.纬度、东南C.海陆位置、西南D.海陆位置、东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