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贵州高原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特征.
材料二:贵州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量低,交通不便.人口分布不均,存在着“地广而嫌狭,人稀而患挤”的矛盾.
材料三:人口调和指数是表示一个地区人口与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协调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T=
.其中,T表示人口调和指数,Di表示承载人口密度,D
0表示现实人口密度.
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协调的.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处于过剩状态,不存在人口压力.当T<1,说明人口处于不足状态,已构成人口压力.人口调和指数又分为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5/40/4e204c93.png)
[注:图例中由A至E,人口调和指数由大到小.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县(市)数.]
(1)分析贵州省“地无三里平”的成因.
(2)说明贵州省经济人口调和指数的分布特征.
(3)贵阳市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处于E类地区,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反处于A类地区,分析其中的原因.
(4)为了使贵州省人口调和指数向理想的方向转化,请提出该地区发展的方向和可以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