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____
A. B.
C. D.
(5)上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_____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地区,图中迎风坡为_______。(填字母)
【答案】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B A C B 沙丘 西北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属于识记内容,需要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根据图中的地貌形态以及位置可知,甲为冲积扇(或称洪积扇),乙为三角洲,两者均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
(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丙图中,B在河流出山口,A在河流入海口。
(3)图甲中A位于冲积扇顶端,B位于冲积扇扇缘,自A到B,河流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就粒径粗细而言,砾石>粉砂>黏土,C正确。
(4)冲积扇堆积地貌中间较两侧高,故从C到D,海拔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
(5)读图可知,该地貌属于沙丘地貌,这种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故而a表示迎风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用图中数字表示),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 循环。
(2)甲地和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将会产生哪些问题 (双选)。
A.加剧水土流失 B.诱发地震 C.引发台风 D.地表径流增加
(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A.甲为夏威夷高压B.乙为印度低压
C.丙为亚洲高压D.丁为阿留申低压
【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A.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影响而多雨
D.华北平原的盐碱地返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B.天山C.阴山D.巴颜喀拉山
【2】甲、乙两地存在的差异是
A.甲地是中温带,乙地是暖温带
B.甲地是半干旱地区,乙地是半湿润地区
C.甲地是草原,乙地是森林
D.甲地是落叶阔叶林,乙地是常绿阔叶林
【3】图中乙河流
A.为黄河的上游B.流经湖北和安徽两省
C.一年有两个汛期D.有丹江口水利T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年降水量大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是( )
A. 山地地形截留水汽,形成地形雨
B. 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云雨较多
C. 湖泊蒸发导致水汽增多,降水增加
D. 茂密的植被涵养水源,增大空气湿度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 )
A. 乙地年降水量比甲地小
B. 甲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较乙地大
C. 乙地气温年较差较甲地大
D. 甲地气候的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火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未来可能成为人类首选的移居地。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球相比,火星
A.温度更高B.距太阳更近C.大气更稀薄D.气温季节变化幅度更小
【2】研究火星是否可作为人类移居的星球,应该考虑
A.是否存在液态水B.是否有平坦的表面C.是否有肥沃的土壤D.是否有大气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2】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水循环 D.海陆变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在图示四种秸秆利用方式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位于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
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
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
【2】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处向③处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
C.先变快,后变慢D.先变慢,后变快
【3】成都外国语学校昼长夜短且昼渐长的时间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