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11“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30~32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1.C

2.B

3.C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11“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①表示信息、产品
B.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②表示资源、能源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劳动力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
【小题2】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台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云南省芒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①表示信息、产品

B.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②表示资源、能源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劳动力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

2.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台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云南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若甲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乙为港澳台地区,改革开放初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构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甲为“厂”,乙为“店”

B.箭头①表示资源、能源

C.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D.箭头①表示市场,箭头②表示信息和管理

2.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合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