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侵蚀、搬运、沉积 | B. | 侵蚀、沉积、搬运 | C. | 沉积、搬运、侵蚀 | D. | 搬运、沉积、侵蚀 |
分析 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中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b处位于中游,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泥沙搬运;c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流速减慢,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泥沙沉积.
解答 解:A、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b处于中游地区,以搬运作用为主;c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流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床浅而宽,故正确.
B、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b处于中游地区,以搬运作用为主;c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流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床浅而宽,故不符合题意.
C、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故不符合题意.
D、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察了地质地貌,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自然环境 | 海拔高度(米) | 1600 | ||
年降水量(mm) | 350 | |||
≥10℃积温(℃) | 2997 | |||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 5200 | |||
植被覆盖率 | 1900年 | 较高 | ||
2005年 | 显著降低 | |||
灌溉面积(公顷) | 0.0 | |||
人均耕地(公顷) | 1970年 | 0.57 | ||
2005年 | 0.23 | |||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 4185 | |||
土地产值(元/公顷) | 5610 |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年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
1981-2005年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 |
B. |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 |
C. |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 |
D. | 行星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 |
B. | 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 |
C. | C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 | |
D. |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