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中四条直线分别代表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运输四种运输方式运费随运距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我国从中亚大量进口天然气,最佳运输方式应为( )
A. D B. E C. F D. G
【2】运输方式F,客运周转量远低于货运周转量的原因是因为该运输方式( )
A. 运费高 B. 速度慢
C. 投资大 D. 技术要求严格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济南市 2018 年 12 月 15 日、16 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②→④→③
【2】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减弱,③增强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②增强,③减弱D. ②增强,④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甲)。
材料二: 南非(见图乙)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西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非渔业很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
(1)丁地自然带为 带,从甲地到丁地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地带分异规律, 该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以 为基础。
(2)图中洋流A 的流向为 ,性质是 ,南非西海岸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之一是洋流A 为 流。
(3)南非渔产品加工为 指向型工业,简述南非发展渔产品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2】【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老龄人口增加 B. 人口增加 C. 用工成本上升 D. 人才外流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车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如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城市类型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的直接原因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C.城市化水平较高
D.城市常住人口增加
【2】我国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七档,有利于
A.交通布局和规划
B.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城币建设规划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a、c两城市均分别在河流谷地,两地的地质构造都是 。
(2)B图中d城市为老煤矿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资源接近枯竭,经济一度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试为该市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3)B图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铁路线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2)出城公路与铁路交会处常出现交通事故,对此你有何良策?
(3)该市计划在奶牛场南侧投资建设航空港,请对此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请分析原因。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