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果仅考虑采光,理论上海口(20°N)住宅区相同楼高的楼间距应比重庆市(30°N)更小,理由是( )
A. 冬至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比重庆市小 B. 海口冬季白昼比重庆短
C. 海口面积广阔,建筑用地多 D. 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比重庆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智利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们用的大多数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高。以铁镍为主的金属集中在内部,构成地核,以硅铝为主的物质则形成地壳,地幔则是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的。三者之间通过岩浆作用和板块运动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在地球的表面进行着水流的搬运、生物的改造、风力分选以及空气氧化等等自然过程的作用。具体地说,金属矿床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岩浆分异、接触变质、海底喷流、热液、沉积和风化等六种作用。
材料二:智利出口的绝大多数是铜精矿,产业链上附加值更高、创造就业更多的精炼铜冶炼和电缆等成品加工环节却在铜产品消费国完成。智利国营铜业公司开始走出国门,在厄瓜多尔、秘鲁和阿根廷合资开矿。与日本联合组建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细菌从低含量铜矿中提炼金属铜,解决品位降低的问题。
(1)说出智利铜矿分布的位置特点,并描述智利铜矿的形成过程。
(2)阐述智利东部水稻亩产量高但品质低的气候原因。
(3)分析智利铜矿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的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对外来辐射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三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点是 ;该日白昼最长的地点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地点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地点是 。
(2)图中AC表示 (晨、昏)线。B地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分布 D. 洋流分布
【2】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 美国、德国 B. 南非、埃及 C. 日本、澳大利亚 D. 加拿大、新西兰
【3】图示区域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4】图中世界最大淡水湖群的成因是
A. 地壳下陷 B. 冰川作用 C. 河流侵蚀 D. 板块张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1800至1980年美国东北部、中北部、南部、西部四大区乡村人口占该区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请问美国东北部可由哪一条曲线来表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请问促进美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移动
B. 工业化提高和科技进步
C. 美国人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D.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气压及锋面气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乙地的天气状况是 。
(2)图中的锋面系统,M为 锋。主要雨区将出现在B、C区域中的 区。
(3)当甲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内部时,多为 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 (西北/东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低到高正确的是( )
①北京 ②漠河 ③崇仁 ④新加坡
A. ③②①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