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2该同学设计的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知识是

A.气流辐合下沉B.大气环流C.气流辐合上升D.热力环流

【答案】

1B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由示意图可知,冬季的时候气温普遍较低,但是甲通过玻璃窗户吸收太阳热量增温,使气温上升,空气受热膨胀,暖空气从上面的通风口1进入室内,而室内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冷空气就会从下面的通风口2出去,形成一个循环。故B正确。

2由示意图可知该房屋模型是利用空气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来达到冬季增加室内温度的目的,所以属于热力环流。并没有利用到大气环流的知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B.C.D.

2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D.④到①逐渐变快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表示高气压的是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

(4)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那么该图表示北半球的 季节。

(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I,该地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 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 35 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 1 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覆盖秸秆、覆草可能对于土地的作用是 ( )

A. 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

B. 稳定地温,冬春防冻,夏季防晒

C. 缩小根系分布范围

D. 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果品质量

2关于果园覆草后必须在 35 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一次的理由有 ( )

A. 随着覆草层的加厚,易引起根系上浮,造成根系冻害

B. 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根系难以吸收

C. 重新覆草结合深翻进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D. 覆草分解产生大量的氮等营养元素,减低土壤有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乡规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信息化技术的 发展以及郊区的低税率,美国人开始大量向郊区迁移。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城市无限度向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其核心 思想是重视区域规划,以人为中心,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环境的和谐。

材料 2: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米或 5~10 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 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的问题。

(2)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3)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哪些?

(4)谈谈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 海拔高B. 种源丰富

C. 火山灰深厚D. 光照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I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梅雨天气B.伏旱天气C.寒潮天气D.沙尘暴

2如在7月下旬,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代表地面辐射B. 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 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 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 ①减弱B. ②减弱

C. ③增强D. ④减弱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①B. 增强②

C.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 增强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