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下列下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 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 D.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益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2点)(5分)
(2) 该区域计划在丙处建设电子工业园区,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益阳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地域规模 D.城市经济增长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某沿海地区略图及该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简述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4分)
(2)分析K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假如该城市布局合理,读图完成下列下题。
1.该城市的风频图正确的是( )
2.关于该城市用地结构及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例①为居住用地,图例②为商业用地
B.图例②为绿化用地,图例③为居住用地
C.该城市空间形态明显受地形条件限制
D.便利的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市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探究题(8分)):
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①断层
B泰山 ②火山
C富士山 ③褶皱
(3)向斜有时成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市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 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 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苍南县巨人中学等三校高一下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的影响是( )
A.增加生产成本
B.增加中间环节,降低经济效益
C.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增加了企业库存和人力资源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