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 | 生产成本/元 | 市场平均价格/元 | |||
技术 | 原料 | 劳动力 | 其他 | ||
甲 | 1.2 | 6 | 11 | 3 | 30 |
乙 | 1.2 | 6 | 20 | 6 | 30 |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 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C. 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D. 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 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B. 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 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D. 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答案】
【1】 C
【2】 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根据表格数据,该类企业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重最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是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即从乙市向甲市转移,AB错误;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的价格,C对,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是有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A错误;能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对;导致甲地就业机会增加,工人失业减少,C错误;生产成本降低,可能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架飞机从甲地(60°S,120°W)起飞。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10小时抵达乙地(60°S,60°E)。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飞机飞行航线
A.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C. 一直不变 D. 先向南后向北
【2】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S纬线飞行,从甲地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 10小时 B. 15小时 C. 20小时 D. 25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
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忍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1】作者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
A. 青藏高原 B. 天山北麓
C. 江南丘陵 D. 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道中梁山将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九龙坡区西城与东城相比( )
A. 经济发展水平低 B. 土地价格高 C. 交通便利 D. 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2】九龙坡区“西城再战”的有效措施是( )
A.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D. 建卫星城,开发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周边出现了一些“睡城”。“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虽然人口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购物。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睡城”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 B. “睡城”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C. 在“睡城”周边地区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睡城”的可持续发展 D. 我国大城市周边“睡城”的出现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机制、就业环境不景气等原因,东北地区每年净流出200万人。东北三省曾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往日的优势产业成了夕阳产业,东北三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逐渐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铁矿石
C. 水、陆交通 D. 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广阔的市场 B. 政府的支持 C. 便捷的交通 D. 劳动力素质
【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 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 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 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并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并不领先,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不大,晋煤外运能力不足
B. 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严重
C.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的地位下降
D.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附加值不高
【2】能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整治措施不包括
A. 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B. 用输电彻底取代输煤,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C. 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D. 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轻纺工业和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广东人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
【2】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