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 100mg 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红河口水下三角洲中木质素含量高的月份是
A. 1-2 月B. 4-5 月C. 7-8 月D. 10-11 月
【2】影响河口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递增的主要因素是
A. 流速B. 水温C. 盐度D. 流量
【3】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的原因是
A. 流量大,携带沉积物多B. 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
C. 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D. 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慢
【答案】
【1】C
【2】A
【3】C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对于河流以及沉积物的影响。
【1】由材料可知,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土壤有机质高度降解说明对应的气候条件是温度很高,降水较多,有机质在高温条件下极易被分解,不易储存在土壤中,同时木质素来源还包括新鲜的植物碎屑,新鲜说明此时植被处于生长期,对热量以及降水的都有要求,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降雨多说明水源充足,结合着两个来源说明此时应当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因此应当是夏季。正确答案选C。
【2】有材料可知,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河口水下三角洲从岸向海流速越来越低,并且受海洋顶托作用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从岸向海应该是先大后小,颗粒大的不易被搬运,流速越来越慢,大的容易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并且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少,即木质素含量越低。砂粒越小,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强,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多,即木质素含量越高,所以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增的主要因素是流速,流速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进而影响它的吸附沉积物能力,最终导致木质素从岸向海的分布不同,和水温、 盐度、流量都无关,也无法通过材料判断。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
【3】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只有植被生长旺盛才新鲜,说明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降雨多水源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因此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此时应当是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选C。流量大,携带沉积物多,但是不一定都是新鲜植物碎屑,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因此无法判断,A错误,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土壤中有机质极易被分解,因此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而无法确定是新鲜植物碎屑,B错误,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快而不是慢,因此D错误,正确答案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提取有用的信息,尤其是“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理解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影响因素以及木质素来源物质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高温多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常常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
A. a B. b C. c D. d
【2】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常出现台风天气,与其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话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A. 亚寒带针叶林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在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河流水位最高的地点是
A. ①地B. ②地
C. ③地D. ④地
【3】当地政府打算在乙地修建一座坝顶海拔300m的水库,若水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达到最高水位前,则乙水库水位变化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处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D. ④②①③
【2】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新疆天山山脉B. 内蒙古阴山山脉
C. 台湾玉山山脉D. 山西太行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A. 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 提高地下水位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提高农田单产
【2】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A. 1—2 月B. 5—6 月
C. 7—8 月D. 10—11 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 11 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4)指出考察期间(11 月)特维尔切人游牧迁徙的方向,分析迁徙目的地该季节适宜放牧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理教师暑期旅行微信日记写道:“大西北之旅”第1天抵达兰州,品尝了地道的拉面,然后沿国道一路向西。沿途发现两侧常有沼泽和众多聚落分布……第3天,听当地司机介绍,曾是“中国镍都”之称的金昌,如今却华丽转身成“花海世界”……第8天,深入茶卡盐湖,零距离体验了“盐足浴”……
材料二:下图为该地理老师暑期旅游路线略图。
(1)国道两侧常有沼泽出现,其水源主要靠 补给。
(2)图中山脉两侧聚落空间分布各异,北部山麓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填地貌类型)南部青藏高原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填地貌类型)。
(3)金昌由“镍都”变身“花海”,试简述其转变的原因。
(4)从“工业盐湖”到“网红景区”,茶卡盐湖的开发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越来越多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
【2】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科考站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每当雨季,西藏松茸破土而出。波密是西藏松茸的重要产地,县城海拔2700米,1月均温-0.2°C,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波密县松茸产量最多的月份是
A. 1-3月B. 4-6月
C. 7-9月D. 10-12月
【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
A. 针叶林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D. 常绿硬叶林
【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多B. 海拔高
C. 气温低D. 光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