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等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

B.1999年的天文“十字”奇观

C.陨星等不明飞行物撞击月球

D.太阳黑子活动强烈导致卫星通讯失灵

(2)下列灾害孕育在大气圈的是

[   ]

A.火山喷发

B.热带气旋

C.风暴潮

D.病虫害

(3)我国云南引进澳大利亚的桉树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围植物大量死亡,这属于

[   ]

A.生物灾害

B.水文灾害

C.自然灾害

D.人为灾害

答案:D;B;D
解析:

解析:判断是否是自然灾害主要是看这些自然事件是否影响到了人类社会。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根据其孕灾环境的不同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火山喷发属地质灾害,热带气旋孕育在大气圈,风暴潮孕育在水圈,病虫害为生物灾害。桉树主要分布在多雨的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素有“地下抽水机”之称。引种到我国云南后,由于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必然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围植物因缺水而死亡,引发生态灾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课标本) 人教版课标本 题型:022

PPE怪圈

  PPE怪圈(如图)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其基本观点是:

  (1)对比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PPE怪圈的基本动因是: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能利用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时便产生贫困——人均资源减少,失业人口增多,人均收入减少,社会设施不足。同时产生环境问题——对大气资源的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林木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水资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及盐碱化严重,自然灾害增多。

  (2)从③⑤线索入手,可见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贫困对于环境——贫困的人们眼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需要,导致对环境问题的无知,对当前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无知。环境对于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土地生产能力继续下降,环境恶化,疾病增多。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②线索成立的原因是:生活贫困地区多为人口高出生率;青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缺乏;社会保障很不完善,多生子来防病养老。因此生活贫困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

  (4)走出“PPE怪圈”的方法和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规划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向,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思考:环境、人口和贫困三者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解决这一恶性循环链的关键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

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唐山大地震

④印度洋地震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 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唐?山大地震 ④印度洋地震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