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3)台风有哪些益处?说明你的看法。

【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台风带来丰富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解析】

本题考查台风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

1)据左图分析空间分布特点,据右图分析时间分布特点。左图中沿海地区的台风降水量大于内陆地区,且越向内陆,降水量越小,说明空间变化特征是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右图中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较大,且波动变化,说明年际变化大,降水受季风及台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2)从受灾体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分析受灾强度,防御自然灾害需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入手。灾害严重原因:台风发生次数多,强度大,引发次生灾害多;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经济损失较大。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温较高,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出现伏旱天气,台风带来降水、降温天气,能够缓解旱情和高温天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 河流、明确的B. 山脉、明确的

C. 交通线、模糊的D. 湖泊、模糊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B. 电子工业

C. 建材工业D. 纺织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

A.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 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 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2】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推迟退休年龄 调整生育政策 输出国际劳工 提高消费水平

①②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图甲是我国1978-2012年不同类型气象灾害年均发生频次图,图乙是中国近20年气象灾害影响类型分布图。

读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8-2012年间我国

A.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

B.与降水相关的灾害发生频次减少

C.风暴类灾害的发生频次变化不大

D.人类活动是导致各类灾害的主因

2各类气象灾害

A.发生次数与死亡人数成正相关

B.直接损失大小与灾害频次无关

C.直接损失与死亡人数完全一致

D.不仅有直接灾害也有次生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①②③④地域文化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的世界文化遗产非常少

B.②区典型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C.③区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D.④区的特色旅游资源是瀑布

2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是不同的,对于该区内青海湖鸟岛的观赏,关键是要( )

A.了解其科学内涵B.把握观赏的时机

C.在适当的距离俯视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D. 出现逆城市化

3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A. 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B. 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C. 甲—交通拥堵;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D. 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2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 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 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C. 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D. 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1982~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自然资源开发B. 人口规模扩大

C. 社会经济发展D. 交通条件改善

2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B. 东部地区自然环境逐步恶化

C. 东、西部之间交通更加便利D. 东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提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①~④的含义____________,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____,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直接来源是______________。

(3)运用图示反映的原理,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